![](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7-min.png)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虫鱼花鸟,在水一方”。
在龙岩1.9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有这样一个地方,美丽而宁静,它是动物的天堂,植物的王国,百姓的乐园。
这,就是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公园。
目前,我省建有8个国家湿地公园,龙岩占了三个;在龙岩中心城区,也陆续建成开放了一批湿地公园。
它们,如同一颗颗灵动的绿色明珠,镶嵌在城乡大地。
初秋时节,阳光正好。
走吧,带着孩子,走出摩天大楼,去认识身边这些生态美丽的湿地公园,在花鸟虫鱼的世界里尽情遨游。
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
火焰山上的湿地公园
背上12斤重的长焦镜头,朱裕森又出发长汀拍鸟去了。他是龙岩的拍鸟达人,常去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蹲守,在这里他已拍到了50多种鸟类。
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 朱裕森摄
白鹭成群 朱裕森摄
监测显示,这个湿地公园的鸟类达132种。“长汀封山育林、建设湿地、生态变好后,许多过境候鸟落此觅食繁衍,变成留鸟。” 今年4月,朱裕森在长汀拍到了“世界上最神秘的鸟”——海南鳽,兴奋不已。
湿地原生植物二歧蓼 朱裕森摄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颈长尾雉
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被林业专家赞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中央媒体则誉之为“火焰山上的湿地公园”。
公园范围涉及河田、三洲、濯田等3镇12个行政村,总面积590.9公顷,其中湿地面积占比79%,属于典型的河流型湿地公园。
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一角 林阿玲摄
六年,投入资金1.2亿元,用于生态修复建设,成效明显。目前,公园内发现野生动物243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以及花蟃鲡、虎纹蛙等9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另有维管束植物424种,包括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种川藻。
如今,该湿地公园已成为科普宣教的好基地,2014年开园以来共接待了50余万人次的造访。
武平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
林中湿地 白鹭天堂
层峦叠嶂之中,一条木栈道从湿地上弯延开来,如织的游人在这里漫步留影;不远处,绿树掩映下的湖岸,成群的白鹭或站立水边,或翱翔空中……
千鹭湖的白鹭 林传府 摄
千鹭湖白鹭翔集 钟炎生摄
这样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美丽图景,来自于武平千鹭湖。去年7月,该公园建成对外开放,成为武平全域旅游的一张生态“新名片”。
千鹭湖 钟炎生摄
千鹭湖,是武平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是我省唯一的跨省流域湿地公园——
位于闽粤赣三省结合部,规划总面积1529.3公顷,北部紧邻武平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部毗邻广东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是镶嵌在两个保护区之间的“湿地明珠”,共同构成韩江源头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滩涂生境 林传府 摄
“千湖星布密林间,千鹭翔际白云边”。千鹭湖是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的一大特色,其中湿地面积1200亩。区内大小水塘星罗棋布,水草丰茂,众鸟翩飞。
近年生态修复后,千鹭湖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水禽水鸟在这里栖息,其中鹭科鸟类多达7种。目前公园内共监测到100多种鸟类,比建园之初增加了29种,鱼类则增加了14种。
科普宣教管 林传府摄
如今,千鹭湖建成了“湿地花香、竹林禅静、丹枫白鹭、水杉争雄、芦苇飞花、松海云梯、泛舟观荷、白鹭坠霜、十里桃红”九大景观,成为生态旅游的绝佳之地。
漳平南洋国家湿地公园
茶乡里的湿地公园
“何必飘洋过海,眼前即是南洋”。
位于九龙江上游的漳平市南洋镇,是闻名遐迩的茶乡。如今,又多了一张生态名片——国家湿地公园。
漳平南洋国家湿地公园 陈丽萍摄
漳平南洋国家湿地公园地处九龙江流域上游北溪、双洋河下游,双洋河自北向南贯穿全区;规划总面积326公顷,湿地率近40%,涉及南洋镇梧溪、南洋、利田、党口、暖洲等5个行政村。
溪涧纵横,层峦叠嶂,云霞弥漫,雨量充沛。漳平南洋国家湿地公园地理气候条件优越,生物多样性丰富,湿地特征典型,湿地景观和历史文化价值高。
南洋国家湿地公园 蔡瑞云摄
漳平南洋国家湿地公园于2014年获批开展试点建设,今年通过验收。五年来,公园内建成了生态旅游公路、生态防洪堤、溪畔栈道、樟树公园等基础设施,生态绿色走廊初步形成。
此公园的建设,对于保护九龙江流域水生态安全,构建沿九龙江流域湿地生态网络体系,以及普及湿地知识,促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
龙岩中心城区内的湿地公园
龙津湖公园
城市的“梳装镜”
湖面波光潋滟,岸边绿植苍翠。高处远眺,175亩的巨大宝葫芦状人工湖,倒映着城市的天空和建筑,犹如顾盼生姿的一面梳妆镜。
龙津湖 李艺爽 摄
龙津湖 李艺爽 摄
出则繁华,入则宁静。座落于龙岩大道和龙腾路之间的龙津湖公园,自去年国庆开园后,成为市民和外来游客的“打卡”胜地。
龙津湖 李艺爽 摄
公园规划面积652.5亩,其中水域面积235亩。红坊溪、东肖溪呈南北走向穿过公园,环形水系流经湿地后进入中央湖区,水体在循环过程中完成自净,并调节着城市的小气候。
龙津湖 郑献兴 摄
绿浪花海,是公园的另一大亮色。整个公园绿化面积达10万平方米,种植乔木约90个品种7800多棵,乔、灌、草复层搭配栽种,形成立体生态景观效果。
公园内,2.8公里长的慢行步道,让市民在移步换景中休闲健身;儿童游乐区,令孩子们流连忘返。10座景观桥梁,则实现了“站在桥上看风景”。
龙津湖的精灵 老藤 摄
自然、生态、亲和。龙津湖公园——龙岩中心城区最大的水系公园,让市民在山水园林之中享受绿色休闲福利。
石锣鼓公园
妖娆的水上风光带
湖中筑岛,溪旁植草;曲径通幽,长廊环绕;亭台杆榭,流水潺潺。徜徉其间,让人身心沉醉,悠然陶然……
石锣鼓湿地公园 董凯 摄
夜景 李艺爽 摄
石锣鼓公园,位于美丽的陈陂溪河畔,面积约180亩,是一个集生态湿地保护、历史文化传承、市民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性公园。
水天相映 郑献兴 摄
公园传承石锣石鼓传说,在原址保留石锣、石鼓两块巨石,建坝抬高陈陂溪水位恢复古河道,并将河水引入锣鼓湖。锣鼓湖上建设亲水木栈道,湖溪共生,回廊曲折。
睡莲、花叶芦竹、美人蕉……湿地中盛开的鲜花争奇夺艳,形成独特的水上风光带,将公园的一年四季装扮得分外妖娆。
石锣鼓湿地公园傍晚风光 王绮芸 摄
湿地公园 市民乐园 蔡云 摄
锣鼓喧天、科普天地、集萃草堂、待月亭、水光轩、过龙桥等园林建筑小品,则将客家民居建筑特色展示得淋漓尽致。
步入此园,便远离了城市喧嚣。
东山湿地公园
野趣自由的“澎湖湾”
这里,可以挽起裤脚下河捞鱼,可以骑上自行车尽情追风,可以漫步竹林畅怀心灵……
东山湿地公园 董凯 摄
它的怀抱,就像“外婆的澎湖湾”,自由、欢喜而温暖。
它的名字,就是——东山湿地公园。
东山湿地公园 董凯 摄
“一曲溪流一带绿、处处水面处处景”。公园顺着小溪河而建,南北全长约1.2公里,营造生态驳岸,形成独特的滨河景观——
东山湿地公园 董凯 摄
打松木桩、铺鹅卵石,恢复自然河岸,促进水体净化,同时为水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和避难场所,形成一个水陆生物共生的生态系统。
东山湿地公园 董凯 摄
公园内有花海,有竹林小径,有自行车道。车道起伏微缓,在这里骑行,不仅可呼吸新鲜空气,还能感受不同韵律节奏的景观变化,倾听流水鸟鸣的声音。
自然、生态、野趣、质朴、环保。东山湿地公园,不仅填补了东山区域绿地短缺,还有效修复了城市生态系统,形成独特的滨河湿地景观。
科普
湿地和湿地公园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中国湿地面积6600万公顷,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湿地公园是指以水为主体,具有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湿地公园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建设湿地公园是当前形势下维护和扩大湿地保护面积直接而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来源:闽西日报